2025年8月14-15日,第八届“非线性大气-海洋科学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54家科研院校和业务单位的24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段晚锁研究员主持。学术委员会主席穆穆院士、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乔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研究员,以及及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宏教授先后致辞。他们一致肯定了非线性大气海洋科学研讨会的重要性,并呼吁持续强化数学与大气海洋科学学科的交叉研究。
穆穆院士、乔彪副书记致辞
周天军副所长、李宏院长致辞,段晚锁研究员主持会议
大会报告环节,穆穆院士首先强调了科学理解天气气候固有可预报性上限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他关于AI大模型“蝴蝶效应”的若干思考。随后,中国气象局朱跃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罗德海研究员、复旦大学李昊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夏威夷大学Tim Li教授、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云南大学陈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吕健教授、中山大学吕建华教授、复旦大学梁湘三教授、中山大学范可教授先后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涵盖了不同尺度天气气候过程的非线性现象及人工智能应用,很好地展示了我国学者在非线性大气-海洋科学研究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拓宽了与会学者和研究生的科学视野。
大会报告和现场互动
会议设置两个分会场,共安排48场口头报告和34份墙报展示,涵盖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非线性海洋动力学、天气气候动力学、天气气候可预报性、多尺度相互作用和气候预测等主题。学者们就大气、海洋最新观测和理论研究中的非线性问题深入交流,对非线性数学物理新方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在大气海洋动力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充分讨论,会议研讨成效显著。
部分特邀报告
闭幕式由内蒙古大学张瑞岗教授主持。张瑞岗教授宣布了优秀墙报获奖名单,并主持了颁奖仪式。随后,穆穆院士做了总结性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强调了非线性数学物理方法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解决大气-海洋科学难题的重要价值,鼓励青年学者加强合作交流,拓宽学术视野,共同推动学科发展,为提升我国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预报水平持续贡献力量。
优秀墙报颁奖
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气象学会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委会,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由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