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日本著名气象学家Masaki Satoh教授与Hironori Fudeyasu教授访问实验室并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5-06-20 【字体:       

6月11日,应段晚锁研究员邀请,东京大学Masaki Satoh教授、横滨大学Hironori Fudeyasu教授、和夏威夷大学王玉清教授莅临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和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交流访问,并共同参加了段晚锁研究员召集的“极端天气事件数值预报目标观测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讨会。

聚焦台风研究科学前沿

11日上午,研讨会在大气所3号楼1218会议室举行。作为横滨大学台风研究中心(The Typho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TRC)主任,Fudeyasu教授首先介绍了该中心的成立背景与战略规划。随后,他作了题为“How do Typhoons increase in size? Outer core spin-up process”的报告,从动力机制的角度清晰生动地解析了台风发生发展阶段的结构演化规律。随后,Satoh教授分享了EarthCARE (Earth Cloud, Aerosol and Radiation Explorer)卫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云中垂直速度的反演计算方法及观测数据对数值模式的约束应用,并展示了公里级风暴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卫星雷达观测数据的对比,突出了观测技术与数值模式协同创新的应用前景。


    图1:Fudeyasu教授作报告 


    图2:Satoh教授作报告

共议极端天气事件预报的目标观测新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

在11日下午的研讨中,首都师范大学杨丽超博士首先介绍了CNOP-目标观测技术在空气重污染事件预报中的应用,强调了气象场初始场精度的重要性,给出了地面气象站布网新思路;我所秦晓昊副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基于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开展的热带气旋目标观测和集合预报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在确定热带气旋目标观测敏感区和提高台风集合预报水平中的明显优势;博士生李永辉汇报了其关于人工智能新技术在热带气旋目标观测、资料同化,及集合预报研究中的应用,为未来开展台风智能预报提供了新思路。

Masaki Satoh教授、Hironori Fudeyasu教授、以及王玉清教授对上述报告内容,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认为非线性最优化方法是提高高影响天气预报水平的最佳方法,期望未来能够加强交流,通过实质性合作,尽快将非线性最优扰动先进技术应用到TRC关于人工影响和利用热带气旋的新考虑中。本次交流不仅促进了中、日学者在灾害性天气研究领域的经验分享,也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的新挑战提供了新视角。 


    图3:研讨会现场

注:

Masaki Satoh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兼横滨国立大学台风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涵盖数值算法、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气候动力学、大气动力学、热带气旋、云解析模式、气候大气环流等,目前已发表300余篇论文,曾获2007年日本气象学会论文奖及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科学技术奖,现为日本行星科学学会、日本流体力学学会、美国气象学会及日本气象学会会士。

Hironori Fudeyasu教授,现任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兼台风科学技术研究中心(TRC)主任。他专攻热带气旋动力学研究,包括气旋强度变化、快速增强及气旋生成机制,已在国际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作为TRC创始主任,他领导着由50余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自2022年起,他担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支持的"台风控制"登月型研发项目计划经理。其所获荣誉包括2020年全球环境大奖最高奖及2025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科学技术奖。